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均衡的教學最重要

這個月去了北京出差兩週,
看了很多的教學、指導了許多受訓中的老師,也學到了許多。

好幾件事情想跟大家分享,
這一篇先不離本行的談一下教學應該注重的細節,
第一件事情就是標題:

均衡的教學最重要

聽覺口語法(auditory-verbal therapy)涵蓋五大領域:

聽能(listening)
說話(speech)
語言(language)
認知(cognition)
溝通(communication)

透過一對一的教學,
在課堂上教導孩子學習聽、學習說,
五大領域之中沒有誰輕誰重,
每一個領域的能力都相當重要,
每一個領域的能力發展都關係著孩子是否可以融合得很好!

這次看到很多孩子聽覺記憶(能夠聆聽的句子長度)都很長,
但是在說話表達的長度卻很短,甚至有的只會說語詞!
這顯示了老師在教學上只重視孩子聽,
因此孩子語言聽理解的長度與表達的長度有很大的落差。

另外也看到了許多孩子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詞彙量都很多,
表示孩子學習得狀況不錯,
然而一開口的說話清晰度卻不盡理想,
說明老師在教學安排上有一定的不理想。

這樣子的狀況也很常發生在家長自己的教學盲點上。
甚至是有些新手教師的教學中。

以下有幾個簡單的概念可以掌握,
同時間也用以監控自己的教學是不是不均衡了:

1.聽覺記憶的聽理解句子長度約比語言表達長度多一項
當孩子聽得懂兩項(約莫兩個語詞組起來的短句)
例如:大大的汽車、給媽媽餅乾、小豬吃西瓜等,
那麼我們就可以期待孩子能穩定表達(說出)單詞彙,
有時會有短句的出現。

就像我們學英文一樣,
一定是先聽得懂,但馬上可以流利地說出一整句就稍嫌困難,因此通常我們可以穩定的說出一部分的單字,
再透過練習或是多聽幾次把整個英文句子唸出來,
我們的孩子子也是如此!

2.聽得懂短句(聽覺記憶兩項以上)就該開始練習問句
當孩子能聽得句子越來越多,表達的慾望也會越來越強烈,
家長這時候應該要開始奠基於孩子想要表達的慾望,
給予一問一答的互動模式。
當孩子已經會說小豬吃西瓜時,
我們可以開始輸入、教導孩子
「是誰要吃呀?
「小豬要吃什麼呢?
如此一來,孩子擁有的說話能力開始與其他人有了互動,
溝通技巧、互動的靈活度才會逐漸萌芽!

3.孩子認知知道的事情,我們都把語言補上去進行說明
隨著生理年齡漸增,
孩子越來越會觀察、越來越會模仿、越來越喜歡自己做,
在這些過程中孩子認知裡理解的事情也越多,
例如孩子拿到梳子會知道要梳頭髮、會學大人拿掃把掃地等,
這時候顯示孩子的認知懂「這些東西是要做什麼用的」
意味著孩子懂「梳子」、「掃把」
而大人的工作與教學就是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輸入語言,
所以我們會在孩子拿起梳子之前就說
「那裏有一把梳子耶」
「梳子可以梳頭髮喔」
「媽媽去拿梳子」
「梳子給妹妹拿」
「用梳子梳頭髮」

如此的語言輸入(搭配聽覺記憶的長度重複說有意義的句子)
我們就可以期待孩子聽得懂梳子(語言聽理解)、
也知道梳子的功能(認知概念)。

4.孩子能聽會說時,互動時的禮節就該加倍要求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寶貝,
我們會盡可能地給孩子最好的、
我們會疼愛孩子、
也會寵愛孩子。
但是孩子的世界不是只有父母,
因此禮貌也是必須要求的。
溝通領域之中有口語能力的基礎溝通技巧引導有幾項:
要求他人重複所說的話(可以再說一次嗎)、
有禮貌地詢問他人的同意(可以借我玩具嗎)、
適當的要求他人的幫助(媽媽幫我開)等等技巧。
所以在孩子能開口說話的時候,
我們也要注意孩子是否習慣於眼神的求助、肢體的比劃,
若是,
請記得勤於示範正確使用口語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孩子一起運用正確的口語與他人互動。


至於說話的技巧牽涉到更多的專業(語言治療師的專業),
未來有機會將再開一篇文章淺談說話領域需注意的事項。

希望不管是家長或是教師,
教學時都需隨時注意教學的均衡,
給孩子的療育才能是全面!





















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與大家分享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