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家長成為孩子聽說能力發展的主要教學者 ,
並於日常生活中持續性的運用教學技巧與原則。
(詳細的教學十大原則可看這裡AV教學十大原則 )
所以我們在教學的課程中示範如何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輸入、
引導、教學與修正。
並且經常性的詢問家長:
媽媽,你在家裡會怎麼跟妹妹玩呢?
哪一些情境能夠自然的說出這些話讓妹妹傾聽、學習呢?
我們所強調的是自然的情境,
越自然越好、越不刻意越好、像我們平常就會說到的話一樣。
家長的回應常是:
我就放一些東西叫妹妹拿。
我可以去買這些圖卡回去練習。
這些固然好,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但到底仍不夠自然!
我會傾向於詢問家長:
什麼時候我們本來就會講到這些話?
這樣子的思考更可以朝一個方向去想:
可不可以什麼東西都不準備就教學、輸入?
就從孩子的吃喝玩樂睡著手找時機說,可以嗎?
例如起床、刷牙洗臉、吃飯、玩玩具、午睡、洗澡等,
這些一定要做的事情開始輸入。
舉一些真實的例子來具體化我們的概念。
提升孩子的聽覺記憶能力可以達到聽三項的句子長度
(聽覺記憶三項的句長約為10個字左右)
我們應該輸入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評估,
因此我會在生活中每一次跟孩子說話時講10個字左右句子。
要出門時“我們等一下一起去外面散步”
吃飯時“午餐有花椰菜、雞蛋還有湯”
刷牙時“你拿牙刷跟杯子來刷牙吧”
把握每一次孩子聆聽句子的機會,
在生活中不準備任何東西但是掌握好要教學的目標,
孩子無形之中聆聽長句的能力就能逐漸提升。
在語言教學上的真實例子。
倘若我們的目標是教會孩子聽理解”全部“這個概念,
嘗試在生活中例行事務中找到機會說說看:
要出門時“把全部的鞋子放鞋櫃裡吧”
吃飯時“盤子沒有菜了,全部都吃光囉”
刷牙時“把杯子裡的全部倒掉吧”
“杯子裡沒水了,全部倒掉啦”
每一次都在合理的情境之中把全部這個語詞說給孩子聽,
累積孩子聽到這個語詞的同時觀察到的情境,
孩子會逐漸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
因此,
在家長回家教學的時候,
我是不建議家長影印老師的教材回家教學、
也不建議家長特別把玩具都拿出來(就像老師在課堂上一樣)
因為,
生活是生活、課堂是課堂
老師的聽覺口語課受限於在教室內,
因此較常在桌面上盡可能地以遊戲的方式示範自然,
但是家長回到家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互動之中,
何不就以生活去教學呢?
如果還是很難想出怎麼自然的教學,
問你的聽覺口語師!
你的聽覺口語師有義務與責任與你一起討論如何執行自然!
帶孩子出去玩也是自然的情境之一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