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口語教學法有許多的教學特色,
其中一點為「一對一的診斷式教學」,
概念上就是老師每一堂課的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診斷過程,
診斷=判斷,
判斷小朋友是否初步的從遊戲中掌握教學目標的核心概念;
判斷家長是否可以學習到該活動中的教學技巧。
所以對家長來說,
評估、判斷孩子現在的狀況需要比較久的學習時間。
評估的技巧算是最難學的,因為
1.要控制並且避免教學過程中的任何提示
2.不可加以揣測或推論
3.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習慣
先來談Tip1:如何控制過多的提示。
通常我們評估、判斷孩子懂不懂、會不會的時候會給指令,
也就是透過我們說話的指令、孩子的反應,
進而了解孩子的理解狀況。
所以說話時千萬不能有過多的提示,
例如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手勢的動作提示、
(一邊說全部一邊手指頭繞圈圈的比桌上的積木)
或是避免有語言上同樣意思的語言內容在指令句子中。
(拿椅子給媽媽,可以坐坐的那個椅子)
如果爸爸、媽媽怕自己給的提示過多,
可以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觀察。
例如摺衣服的時候請孩子把全部的襪子給你;
例如玩扮家家酒的時候請孩子給你全部的麵包;
例如喝水的時候請孩子把水全部喝光;
例如一起畫畫的時候請孩子把蠟筆全部拿出來擺桌上。
跨情境的多種情況下孩子如果都能完成,
那麼我們就比較有信心認為孩子理解「全部」這個語詞囉!
Tip2:不可加以揣測或推論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
我認為要學會怎麼判斷孩子的狀況首要條件是「觀察」。
當我們越會觀察孩子,線索就越多。
「孩子會告訴你他懂不懂」
也就是說不要去猜孩子這一次的反應表示會了或不會,
建議家長們可以更積極的去創造互動的次數,
在遊戲中多嘗試幾次不經意的小考題以累積我們判斷的數據,
千萬不要一次就判斷孩子會或是不會!
也不要在孩子幾次下來都不理解的時候
認為孩子一定是不專心。
Tip3是家長們都比老師擅長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進行教學時,我們不建議一直要求孩子聽我們的,
有時候跟隨孩子的引導去玩孩子遊戲中的玩法更好。
因為當我們願意跟著孩子玩的時候,
孩子會因為你跟著他的玩法而心情大好進而互動更好;
孩子會因為你跟著他的玩法更注意聽你說話;
對某些很討厭被考試、聽指令的孩子而言,
他們的戒心會因此消退(發現自己可以不被考試)。
然後我們再把我們的小考題放在互動過程中,
自然的情境中孩子聽得懂就會照做(因為孩子在遊戲);
孩子聽不懂的時候就有可能停頓、看你、說「ㄏㄚˊ」,
情況就很好判斷了。
因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呈現孩子的真實理解狀況。
這些都是簡單判斷的小技巧,
但最重要的概念還是上面所提到的三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