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使用「戴眼鏡」這個概念來說明戴助聽器的重要:
眼鏡戴起來才看得清楚,助聽器戴起來才聽得清楚。
然而,
眼鏡一戴起來就看得相當清楚;
助聽器卻不是一戴起來就聽得相當清楚!
所以聽能復健或是聽能的早期療育之中,
我認為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再去說明:
如果我們看得很不清楚的時間已經很久了,
那麼戴起眼鏡時的驚呼必定很多,哇~東西都變得很清楚、
原來這枝筆上面有印字跟圖耶、這麼小的字也好清楚喔!
所以戴上助聽器之後因為聽到了、聽得清楚了,
所以也會有很多的驚呼:
我以前都沒有聽過這種聲音、外面有什麼聲音?
為什麼你們講話跟我以前聽到的都不一樣?
以上這些是屬於聽損程度比較輕的族群,以前可能也有聽到,
但是沒有聽得那麼清楚。
戴上助聽器之後聽得更清楚,認識的生活細節也就更多。
但是有一群聽損程度較為重的孩子(重度或是極重度的族群)
可能出生至今都沒有聽過任何聲音,或是聽過的聲音相當少,
那麼在長期未使用聽能的狀況之下,
即便已配戴助聽器,大腦卻不知如何運用耳朵這個功能了!
所以聽能復健就是在教導大腦「如何運用耳朵傾聽」。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腦神經科學確實是這麼告訴我們。
使用MRI(磁振造影)觀察聽神經與視神經的顯影狀態後發現:
當我們的聽神經長期未使用時,
旁邊的視神經會佔領聽神經的領域及功能,
所以聽損人士(聽障人士)的視覺能力極佳。
因此當我們的聽損程度為重度或是極重度時,
因為長期沒有聽到聲音,
聽神經沒有運作,大腦沒有收到聽神經的資訊,
大腦會忘記我們有聽的能力!
同一時間視神經因為聽能力較弱的關係大量的被運用,
因此視神經就逐漸的佔領了聽神經的位置。
而聽能復健就是教導我們的孩子
「怎麼運用耳朵傾聽」
「告訴大腦我們現在聽力這一塊也要開始認真工作了」
所以課堂上我們經常告訴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就像所有人一樣耳朵無時無刻的打開(有作用),
耳朵能夠無時無刻的接收聲音-->傳至大腦-->解析意義。
這就是聽能復健的核心期待。
當孩子養成時時刻刻傾聽的好習慣,
搭配合適的輔具調整以及語言輸入的良好復健品質,
我們的孩子能聽會說就不是希望,而是成就!
有聽到樹葉被風吹的聲音嗎? ^____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