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聽損的孩子都一定會進行聽力檢查,
並且獲得資訊滿滿的聽力圖。
這些資訊相當重要,
可以告訴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以哪些技巧幫助孩子,
讓孩子可以學得更快、更好。
醫院的醫師、助聽器公司的人員、療育機構的聽力師等,
都會教導家長如何看懂聽力圖並且與我們的觀察做比對。
以下我僅針對兩個概念並試試看用簡單的方式解釋,
可能以後我們跟長輩說明時能有更具體的例子使用。
首先我們來看聽力圖
(圖片取自何旭爵醫師與吳毓祥醫師的網站,連結於此)
所以我們知道聽力圖的縱軸為分貝,
就是孩子可以聽到多大聲。
橫軸為聲音的頻率,
就是孩子可以聽到哪一種聲音。
首先是分貝。
講話越大聲,分貝數就會越大,
一般來說除非你是一個大嗓門王,
否則我們一般對話的聲音大約落於50~60分貝,
小聲說話可能是30分貝左右。
也因此在閱讀分貝資訊的時候,
建議家長回想自己的孩子對聲音有反應時,
那些聲音多大聲呢?
當然距離跟分貝也會有相當的關係,
同樣的說話聲音會因為距離的遠近就影響分貝的大小聲,
所以家長們也可以觀察孩子對聲音有反應時,
每次聽到手機響的時候都有反應嗎?
手機在旁邊時響起,有反應嗎?(分貝量最大)
手機放在旁邊的包包裡響起,有反應嗎?(分貝量較小)
我們在客廳裡,房間裏的手機響起,有反應嗎?(分貝量最小)
這些都是孩子能聽到多大聲的反應喔!
所以家長們有了這些觀察心得之後,
就可以跟聽力圖上的表現做比對,
看看孩子是否可以聽到更小聲,
或是相反的,其實要更大聲才聽得到。
第二個概念是頻率。
平常我們很少對於聲音的頻率有所感知,
原因在於我們都能很準確的聽到大部分的聲音。
那麼頻率怎麼解釋呢?
上面的聽力圖橫軸由左至右為低頻到高頻,
低頻的聲音我們通常說他比較低沈、比較渾厚,
所以男性的聲音普遍比女性低頻;
右邊高頻的聲音我們通常說比較尖銳、比較響亮,
所以尖叫聲、女性細緻的聲音都比較高頻。
生活之中也同樣有低頻、中頻、高頻等不同頻率的各種聲音。
樂器裡,鼓聲低沈屬於低頻、鈴鐺聲清亮屬於高頻。
若要更清楚的區分,
在課堂中有時我們會以材質來跟家長說明:
木頭製作的物品敲打起來的聲音都會比較屬於低頻;
塑膠製作的物品敲打起來的聲音大概落於中頻;
金屬製作的物品敲打起來的聲音就多屬於高頻的頻率範圍內。
看著聽力圖的資訊,
我們就能對於生活中孩子對於哪一類的聲音比較有反應,
來看看是否與聽力圖上的不同頻率閾值相符。
孩子對於積木敲打的聲音反應都很快嗎?(低頻)
孩子對於金屬製的碗跟湯匙敲打反應較佳嗎?(高頻)
距離較遠或是聲音較小時,鈴鐺手搖鈴就不理會了嗎?
(分貝變小,高頻就較無聽察覺反應)
因此我會有以下的建議:
家長在家中的觀察可以先了解孩子能聽到的分貝有多大聲,
等我們了解孩子大概可以聽到的音量大小之後,
可以在固定音量大小聲之後替換成不同頻率的聲音,
進而觀察都在孩子可以聽到的同等音量之下,
聆聽不同頻率得表現是否也有所差異。
得到這些資料之後就可以跟我們的聽力圖資訊相互參考,
進行聽力檢查時也能提供更多資訊給聽力師,
聽力師於聽檢室裡就能很快地知道如何獲得更多訊息了!
最後提醒家長們,
不要只是敲敲打打的看孩子對聲音有沒有反應喔!
相反的,設計一個小活動、扮家家酒的小遊戲等,
讓這些聲音的出現都很合理(不過不可以先讓孩子看到會出聲音的玩具喔),
既能與孩子一同遊戲、快樂成長,
也能讓我們更了解孩子的聽力狀況!
有任何相關的問題請不要客氣的詢問聽力師,
聽力師總能清楚說明讓我們更有所適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