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孩子喜歡用看的,那要如何培養傾聽的習慣?

聽能復健主要期望透過課程訓練來教導孩子的大腦,
告訴大腦「聽覺功能可以運用」。
詳細的概念可以看這一篇為什麼聽能需要復健?


而聽能復健絕對重要的即是『培養傾聽的習慣』
然而有些孩子若已經比較習慣運用視覺學習時,
傾聽習慣的培養就更需要策略引導。
培養傾聽習慣的引導策略相當多,
今天先簡單分享兩個策略,
未來若有機會,
也希望可以分享不同情況的孩子有哪些對症下藥的好方式。

首先第一個策略的概念來自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既然孩子的學習傾向使用視覺(用看的學),
我們就來製造與所看之事相當衝突的情境,
讓孩子因為出乎意料因而將注意力轉向說話的我們,
進而想起「要聽」。
我稱呼這個策略為『衝突情境』

舉例來說:
當我們跟孩子玩炒菜遊戲時,
炒第一盤菜時可以將所有的蔬菜「全部」放進鍋子裡,
所以用視覺學習的孩子會知道-
等一下我炒的時候也要放「全部」的菜。
接著換孩子炒菜了!孩子會依樣畫葫蘆把菜全部都放進鍋裡,
這時候我們製造衝突的時機就來臨了!
這時候可以故意不炒全部的菜,
炒特定的蔬菜也可好(教導蔬菜的命名類詞彙)、
炒一個或兩個也可(教導拿取量的能力)、
甚至是全部的菜先洗過再說(教導「全部」的抽象概念),
孩子會因為跟剛剛看到的遊戲方式不同(覺得奇怪的)
看向與他玩遊戲的你,
我們就能利用這短暫獲得的注意力進行語言輸入,
這時候孩子的傾聽品質會很好,
注意聽你說的話,我們就掌握了孩子的焦點。
嘗試幾次之後,孩子會知道遊戲方式會隨時變動,
那麼就能期待孩子與你相處時會記得要先『聽一聽』。

第二個策略『一氣呵成』
教導孩子運用聽能時,
我們經常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注意聽喔」,
但針對很習慣用視覺學習的孩子,
我會在提醒之後再加上1~2秒的空白時間。
理由在於,
習慣運用視覺的孩子,
在我們提醒他注意聽時是能短暫的耳朵打開,
但遊戲又開始時會馬上運用擅長的感官(視覺)學習。
因此這1~2秒的空白時間是避免孩子馬上回到視覺處理上,
持續讓孩子保持在注意聽這件事情上。

舉例來說(與上面的例子相同情境):
當我們跟孩子玩炒菜遊戲時,
炒第一盤菜時可以將所有的蔬菜「全部」放進鍋子裡,
所以用視覺學習的孩子會知道-
等一下我炒的時候也要放「全部」的菜。
換孩子炒菜時,我會先演出期待的樣子並呼喊小廚師,
等到孩子看向我的時候,
我會一氣呵成的說完我要輸入的語言,

「嘿老闆,我要玉米、好吃的玉米、就煮玉米吧」
(教導蔬菜的命名類詞彙)

這時候輸入語言是玉米,
重複了三次、
切成三個短句、
同時運用聲學重點強調

「嘿老闆,我只要一個蛋,1 一個,香菇也要一個,1 一個」(教導拿取1的量)

這時候1就是要點著數出來,加上點數的能力去表達數出1

運用短短的、注意聽之下的傾聽逐漸延長孩子用聽的能力學,
就是『一氣呵成』的策略。

以上兩個策略是我教學中蠻常使用的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落實也都能確實的幫助孩子建立傾聽的習慣,
提供給你們當參考。
當然,策略的選擇有很多條件需要同時看考量,
這兩個方式可能比較不適合用在很急躁的孩子身上,
也較不適合用在1歲以前的孩子。















看海的同時我們也會聽浪潮的聲音呀!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督導工作

網誌停了好幾個月,
有時想起個頭,卻有點不知道要寫些什麼好。

這次的停滯跟工作內容調整有些關係。
上了一些課程,重新定義督導的職責。

上課的老師設計了一個開場白:
督導是什麼? 會不會督了就倒?

因此我重新反省了自己督導過程中的給予,
加上對於督導的新體悟,
產生了這一篇網誌,
分享給大家對於督導工作的重新認識。

督導分為三種:
行政性督導
教育性督導
支持性督導

每種定位的督導都有其目的,
因著目的的不同,督導形式會有所改變。

聽覺口語教學的督導(就是我其中一部分的工作),
主要目的是傳授正確的聽覺口語知識
協助新手老師正確的教學
讓新手老師能審視自己的教學內容,
進而達到尊重案家、協助孩子成長的有效療育。
此類督導完全無疑的屬於教育性督導。

教育性督導的工作就是必須傳達正確的知識、技能,
讓被督導者可以成為一個成熟的工作者。

然而,
有一派人主張教育性督導應該同時涵蓋支持性督導,
因為唯有心理受到支持,才能真心接受督導意見,
也才能達到教育性督導的目的(願意聽進去才有機會成為成熟工作者)。

另一派人則認為督導方式應該以目的為主,
若能達成被督導者完整的成熟,沒有一定必須涵蓋支持性督導

因此,在期待上有一定的落差,當然導致合作的不順利,
例如
當督導者認為我只需做到教育性督導
而被督導者卻期待能同時涵蓋心理督導時。
或是督導者希望自己同時可以涵蓋心理督導
而被督導者卻想獲得直接的引導時。


在台灣,
情理法的概念、
人情味濃厚的民族性、
客氣、委婉溝通的個性、
以和為貴的文化內涵,
很自然的大家都會比較喜歡教育性督導同時涵蓋支持性督導,
或至少有一點點心理支持的成份在,
也因此落實全然的教育性督導是有其困難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只做教育性督導的督導很難搞、很大牌,
因為,
只做教育性督導的督導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已:

想辦法支持與培養被督導者成為成熟的工作者。

所以,督導與被督導者其實都應該重新了解「督導」的內涵,
在督導過程中協調好兩個人合作時的定位:

例如:
我期待快狠準的督導建議,有錯直接說,我可以修正得很快;
我期待先被支持、稱讚後再吸收不足;
我希望先了解自己的缺失,然後聽到被期待的勉勵......等等

就像家長與老師要有共識才可以一起進步,
督導與被督導者也需要有共識才可以一起成長。


而就整個機構、整個督導制度而言,
應該由機構或是負責該業務的總督導確立督導們的立場
可以抓穩教育性督導的概念執行,
也可以考量被督導者們的特性調整,
不管怎麼安排,
機構對於督導們的期待也應該經過溝通而達到共識。

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囉!
無論是老手老師、中生代老師、新手老師,
我們都是一路學習而來的,也都持續在學習中,
學習過程中絕對需要持續不斷的溝通,
去說、去協商、去達成共識,然後進步。




























魚和鴨子同在池塘也常常溝通聊天呢!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回饋



聽覺口語教學法強調的是一對一個別化的課程
每一堂課程中老師都在進行診斷式的評估教學
一對一個別化+診斷式的評估,
讓孩子們都有符合自己的教學目標,
符合自己的學習速度以及特性。
因此,回饋就相當的重要。

回饋主要包含幾個面向:
回饋孩子在課堂中的表現、
回饋家長在課堂中的表現、
回饋討論回家可以如何進行教學,
三者同樣缺一不可。
孩子剛剛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何:理解嗎?能力穩定嗎?
家長剛剛在課堂上是否有學到教學技巧?
家長知道如何跟著孩子的腳步嗎?
那麼回家可以怎麼做呢?具體的生活情境有哪些呀?

舉個例子:


媽媽,小胖剛剛在課堂中當老闆的時候,

我們請他拿三個水果他都可以耶!
而且連續當好幾次老闆都能很正確地拿出客人要買的東西,
所以我認為小胖在聽覺記憶三項三個名詞,
也就是聽句子長度6-8個字左右的句子都可以一次就聽完、
一次就記得了,非常好喔!

上面這一段話是「孩子的表現」


媽媽你也很棒,剛剛在小胖拿了西瓜和草莓之後有想了一下,
媽媽你沒有馬上告訴他另一個是什麼,你有等小胖想一想,
這樣子的等待更可以讓我們看出小胖聆聽時候的狀況。

上面這一段話是「家長的表現」


那麼媽媽,因為小胖三項的長度已經很不錯了,
因此媽媽你接下來可以從兩個面向進行更進一步的教學:
第一個就是可以讓小胖把他理解的講出來,

這就是表達能力要提升
小胖可以聽理解三項長度的句子,
通常穩定的表達兩項長度的句子是沒有問題的,
那我可以期待小胖慢慢的在有提示的狀況下講出三項,
所以媽媽你可以故意製造機會讓小胖說說看
例如桌子上有遙控器、杯子、鑰匙,
媽媽你可以故意問小胖桌子上有什麼,

讓小胖看著物品一個一個說出來。
那媽媽你有想到哪一些時候可以這樣子製造機會?(等待媽媽想)


除了可以讓小胖自己表達三項長度的句子之外,
媽媽你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跟小胖說話的長度就要更長!
要講到四項長度,大約是10-12個字左右
因為能力的提升需要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
開始小胖一定沒辦法聽完,所以你不要回去叫他拿東西,
反而是你輸入很多這麼長的句子,
我們才可以期待小胖逐漸的能力提升起來之後能夠聽完。
那媽媽你覺得生活中有哪些句子大概這麼長?(等待媽媽想)

上面這一段話是「回家可以如何進一步的教學」


以上幾篇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堂課裡面重要的教學步驟,
通常老師的指導會依循著這四個步驟。
當然,教學是需要靈活度的,
也因此教學四步驟上的前後有時會有所調整,
只要家長們、老師們記得這樣子的清楚概念,
大致上就離核心不遠!
























~延伸閱讀~

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參與

告知與示範都結束之後,
通常就是家長最珍貴的演練時間了!
在聽覺口語教學法裡面是「參與」。


參與

參與簡單來說就是:放手給家長做做看
所以最重要的重點就是:放手、完完全全地放手!
但老師在旁邊依舊要觀察家長的學習效果並適時的提醒、
依舊要觀察孩子的表現並分析診斷。

這邊我不寫出家長參與時的橋段台詞,
主要還是要提醒新手老師參與的棒子就是要交˙出˙去!
切忌自己一直教孩子、一直跟孩子玩
唯有家長在課堂中有參與了、有練習了,
老師才可以確定家長有沒有清楚知道要訓練的能力、
有沒有清楚知道教學的技巧、策略、
有沒有不小心又粗心地犯了什麼小毛病等,
杜威的名言「從做中學」,
我們的家長就是要從參與演練的過程中學習!


若你本身就是家長,
那我就要提醒你千˙萬˙不˙要˙害˙羞!
學習任何課程都一樣,
希望老師指導的前提就是先表現,
好的表現、壞的表現都是家長起跑的一個點,
需要讓老師知道你的起跑點在哪裡,老師才能帶著你往下繼續走,
教學技巧才會因此精進!

















往下看去了解回饋的重要性吧!

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示範

前一篇提到了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告知,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示範這一個步驟。


示範

告知完教學目標以及要進行的遊戲之後,
老師需要示範怎麼在遊戲中教導孩子學習、
示範教學技巧等細節,
有時候是示範輸入語言時的技巧;
有時候是示範引導孩子的策略;
任何你希望家長學到的概念、技法都要在示範的過程中呈現,
輪到家長接手教學的時候才能比較有葫蘆可依循著畫。

同樣的例子:
那我先當客人喔,小胖你當老闆吧!
AVT:「老闆,我要買西瓜、香蕉和葡萄」
(這時候孩子只需要專心聽三個名詞,所以長度計算是西瓜香蕉蘋果共6個字)
Child:「好。」(拿取三樣物品)
AVT:「換媽媽當客人了,媽媽你去買東西吧」

老師示範了如何給予指令,
其中包含了許多在進行聽覺記憶評估時候的要點,
例如:指令只說一次,至多兩次
           說完指令之後等待學生
           說指令時句子速度維持一般語速
           沒有太多的間斷或其他視覺提示

通常老師在示範的過程中會順順利利的進行,
因為聽覺口語老師受過專業的訓練,
專業的訓練讓老師們執行時彷彿雲淡風輕,實則內功深厚,
也因此我會提醒新手老師:

倘若教學時,
你所面對的家長在掌握老師教學技巧上的能力較差時,
可以在示範完後,小聲地以口語摘要一下示範過程中的要點
好讓家長等一下的參與輪替能夠比較有準則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
想複習告知請看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告知

想往下了解參與請看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參與

聽覺口語教學法中的教學四步驟-告知

好久不見。
年前趕著過年前孩子們的課程,
年後趕著過年後孩子們的課程,
一轉眼2月就過了,
部落格更新的少,但教學中體悟仍不少。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聽覺口語教學法特色之一的教學四步驟:
告知
示範
參與
回饋

這四個步驟在教學流程上缺一不可,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告知這個程序,
但其他三個步驟也同樣重要,我們往下詳談。

一堂課程中有許多的活動,
這些活動都是孩子們感受到的遊戲
藉由遊戲設計孩子們可以學得不知不覺,
家長們也學習如何快樂的引導孩子。
既以遊戲包裝學習目的,那麼遊戲過程中就需要四步驟貫串,
指出孩子要培養的能力、引導家長學習教學技巧。



告知
在遊戲之前告訴家長我們現在要教導的能力為何,
這個部分涵蓋了幾個具體的要素才算得上完整,分別是:
要培養的能力
為什麼孩子需要學這個能力
孩子已經會了什麼能力
這個能力為什麼重要

其中,要培養的能力不可缺少,
因為這是我們之所以進行遊戲的目的,
也是聽能復健之中的目標(我希望孩子學會什麼)。
另外三項紫色的要素,
通常我會依據家長的特質以及該遊戲目標的重點搭配著說,
但只要記得在告知時能清楚地說明並且讓家長覺得孩子學習這項能力是重要的就可以了。

舉個例子:
遊戲:去市場買東西
目標能力:聽覺記憶三項(一次可以聽完6-8字左右的句子)

「告知」
媽媽(看主要教學者是誰就怎麼稱呼)
我們今天要來玩買東西的遊戲,
藉由這個遊戲來培養小胖(孩子的名字)聽覺記憶三項的能力,
聽覺記憶三項的能力就是一次可以聽大約6-8個字左右的句子
「要培養的能力」
一般我們在生活中蠻常會講這麼長的句子,    
「為什麼要學」
例如把汽車和球球收起來(9個字)
        今天早餐有好吃的蛋(9個字)
所以6-8個字的句子長度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能力。
而且小胖現在兩項聽覺記憶已經很穩定了(就是5-7字)
「孩子已經會的」
因此今天就進行三項,三個名詞的活動,
這樣子以後小胖在生活中才可以聽得完別人說的話。
「為什麼重要」

如此一來家長才會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而不會只學到遊戲方式卻不知為何。
千萬要避免家長只學到遊戲形式喔!

而我最喜歡這個步驟的原因在「告知」的內容
最可以顯示出老師是否持續監控著孩子的學習進程:
你了解孩子會什麼了、你知道什麼對孩子是重要的。


踏出教學的第一步,繼續學習吧!




~延伸閱讀~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新手教師隨時都可以跨大步

這一篇是最近督導有感。
我常跟我帶領的實習老師說
現在的你有機會犯錯、有機會不懂,因為我會教你。
當然,這些教學上的不足也必須考慮到老師已經學習了多久,
教得越久,就該被合理的期待教得越細,
相反的,實習老師依舊被歸類於海綿-負責吸收。

而我最近也很常被問到


老師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可以想那麼細?
老師你是大概教多久之後比較可以評估得很準確?
老師你怎麼訓練自己諮商的技巧?
老師你為什麼可以同時注意到這麼多的事情?


我其實無法確實地回答,
但是大概知道是教學生涯中的哪一些片段觸發了我對自己的教學思考得更細。
硬是要整理出一些辦法的話,
以下幾點是給新手老師、實習老師的建議。

1.備好課、上完課、回顧課程
要上好一堂聽覺口語法課程真的不容易,
一堂課從教學目標選擇、遊戲設計開始就是備課的開始。
事前備課對老師們而言都屬該當之責,
因此如何砥礪自己更加進步的重點我認為是回顧課程。
回顧課程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例如仔細回憶自己剛剛在課堂上說過的話,
再從之中去省思這樣子的內容合適與否。
但如果記性相當不好的老師,
可能可以嘗試對應自己備課筆記跟教學記錄之間的落差,
或許也可以提醒自己教學上有跨步的空間。
所以回顧課程很重要。
無論剛剛教得好、教不好,都要回顧,
好的就繼續保持;反之,就修正。

2.為自己設定短程目標
老話一句,要上好一堂聽覺口語法課程真的不容易,
所以在新手教師、實習老師階段都可以為自己設立課程中的小標竿,
例如這幾堂課我都希望回饋的豐富度可以比較多、
例如這幾堂課我都希望遊戲設計可以超好玩、
例如這幾堂課我都希望目標告知可以清清楚楚、
例如這幾堂課我都希望自己輸入的語言超級豐富,等等的這些小標竿,
不急著一堂課全部都教得很好,而是在自己設定的短程目標衝刺!
全堂課都要教好不容易,不急著設立這個高標。

3.找值得學習的對象,挖取經驗
其實有很多學習還是必須主動出擊,
因此觀摩的對象、學習的對象就相當重要。
有一些教師特別會設計遊戲、
有一些教師特別會說故事、
有一些教師回饋諮商的用詞總是精確具體,
所以我們要找到值得學習的對象,
挖取資深教師們渾身的教學經驗,
作為我現階段的養分,更是未來教學反思的配菜。


督導這件事情不好做,
學習新專長也不好做。
但無庸置疑的是所有的老師仍舊會持續在教學中進步,
新手老師進步的步伐會比較大步;
而資深老師進步的步伐則在於深度與其踏的每一步是否精準。
在教學的路上,學習不斷。
記得對自己有信心,才有跨步的動力!




















獻上剛教學沒多久的自己的樣子,
也期許大家即便是新手老師,也能有同樣的快樂!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一堂課裡最重要的事

現在,
我的教課數遠不比剛入行時的多,
但是督導新手老師或是督導中生代老師們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可不少。
特別是新手老師有新手老師的教學問題,
中生代老師也有中生代老師的教學盲點,
因此我逐漸累積了很多局外人的客觀論述,
同樣的好像也有更多的機會看到“整堂課”的完整樣貌。

我因此更能確定一整堂課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必須處理,
這些重要的事情又有其先後順序,
順序一反、處理的輕重不佳,整堂課總會怪怪的,
甚至影響到親師關係。

以下幾點給老師們做參考,
未來在上課時可以仔細處理。

1.家長的情緒、問題,優先處理
一堂課程一個小時說實在的相當短,
但是孩子的聽能療育不是一個小時的事,
由連續的課程串起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因此,
我建議課堂中不急於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數量、技巧數量,
反而是協助家長解決所有會卡住家長的點。

家長的情緒會有很多種,
有的來自於對於聽損孩子的聽損不能接受,
有的來自於家庭成員的不能體諒、不能同理,
有的來自於教導孩子的過程所遭遇的挫折,
千奇百怪。
不管情緒致因源自於何,
我們建議老師們
先傾聽以了解家長的情緒,
同理(不是同意)家長的感受,
再以一位專業的聽覺口語老師給予心理支持與建議。
家長的心情被考慮了、家長的心情抒發了,
我們才可以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家長能夠專心的學習教學技巧。
同樣的,
家長也會有很多的問題,
有的來自於教學瓶頸,
有的來自於對孩子發展的不理解之教養問題,
有的來自於與其他孩子的比較,
千奇百怪。
這時候我們一樣要傾聽以了解家長的問題,
接著更重要的是辨識正確的問題並給予正確的建議
這時候情緒上的相互依偎為其次,
正確觀念的說明才是最為重要的喔!

而就在每一次的處理之中,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也會更緊密,
老師了解孩子與家長變更多-->這對於教學有相當的助益。

2.孩子的身體狀況優先處理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很容易觀察到不舒服的生理狀態,
哭鬧是最明顯的。
會內的傳統一直是只要年齡小一點的(幾個月大的~2歲以下)孩子,
通常課程安排的時間會以孩子的生理作息時間搭配。
但有時仍不免會有孩子想睡、想吃的情況,
這時候我會建議先處理好孩子的需求,
轉個念想,
聽覺口語法期望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意義的、自然的教學,
所以孩子在家中如果餓了、睏了,本該順著孩子的需求。

然而,相對於年齡小的孩子,
年紀大且穩定性高的孩子就較容易被忽略其生理狀態,
因此我會建議老師必須記得孩子“一般時候”的表現
才能在孩子的狀況不佳時察覺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3.聽能觀察與監控
學習聽與說不僅要聽得到,更要聽得清楚!
因此當孩子的聽能表現有影響時,一定也要優先處理!
例如:
助聽器為什麼現在都沒聲音了?
為什麼有奇怪的雜音?      等問題,
老師應該要詢問家長最近監聽的狀況、除濕保養的程序、孩子聽能反應等資訊,
並且在課堂上馬上決定如何處理,
是要繼續戴著還是要先不戴?
上課座位是否需要調整?
要不要增加一些活動來確認聽能狀況?
今天這一堂課要繼續上嗎?
等一下下課之後家長要做哪一些處理? 等問題都需要在當下馬上決定。

以上幾點是我認為一堂課程中最重要也最需要被優先處理的。
其次才是教學目標的說明、教學技巧的傳授。

因為我們重視家長、我們重視孩子,
家長也學到了重視自己、重視孩子,
才有好的根基、健康的心理狀態、正確的教養觀念,
學習聽與說才能順利!




















好的基礎才有好的花開~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調適自己,為孩子做最好的決定

今天,
要跟大家的分享的與教學法的直接關係較小,
與聽力相關知識的關係也低,
今天想要談的是如何調適自己-當我們發現孩子聽損時

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對於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而言都是無比珍貴且無比期待的,
我們都期待小寶貝健康的在媽媽肚子裡長大、
順利的出生來到這個美好世界、
順利並且開心的成長。
也因此當我們得知孩子有聽損的可能時,
難過的感受更是加倍!

早前幾年的部落格文章中有談到當我們聽到巨大的消息時,
會有幾個情緒階段。
(舊文章請點這裡:一開始不是朋友
今天我想從不同的角度來嘗試幫助家長跨越前五個階段,
並且在接受孩子聽損的時候能積極展開療癒。

當然我不否認,
我絕對同意並且認可家長可以憤怒、可以怨懟、可以難受、
可以否認,
但這些低潮的時間越短,接受並啟動療癒的時間就會越早。

我所授課的每一個案家的第一堂課,
我總是會告訴我的家長:


你們很棒,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而我會教給爸爸媽媽很多!


在寶貝還很小的時候,
小寶貝自己是無法為自己決定、為自己做任何積極的事情,
小寶貝每天即便在無聲的世界裡,
他仍會餓、仍會渴、仍會渴求溫暖的懷抱,
所以家長悲傷、無所作為時,嬰兒在長大、在遺失學習時間
換句話說,
家長是決定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傾聽的人。

那麼怎麼調適自己呢?
有幾個面向提供給正在迷惘中、情緒調適還沒完成的家長。

1.學習才是最為重要的事
在教育上,天資的聰穎(先天條件)固然有其影響因素,
但我們從不認為認真努力讀書(後天環境)毫無幫助,
甚至有些努力上進的學習例子更使人感動。
因此我們的孩子雖然聽損,雖然先天條件比較差,
但是我們家長、師長給的後天環境可以更好、更足,
這就是療育的重要性!
並且無庸置疑的,家長都會願意給孩子最好的!
所以開始學、開始帶孩子聽、開始帶孩子運用耳朵,
沒什麼不行的事!

2.大腦神經科學有其黃金時期 (0-3y)
隨著科技的進步,認知神經科學與腦的研究越發精緻,
人類對於大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時至今日,
我們了解到大腦裏的神經發展就像建造高速公路一樣,
它會去蕪存菁-保留有需要的、要學習、要使用的,不用的就逐漸退化,
需要且現在有在使用的能力(例如聽覺),
大腦會加速神經與神經之間的連結,就像高速公路一般。
然而,一旦發現孩子的聽覺並未在使用,
聽覺功能就不會被大腦持續升級,連結也就越慢、功能也就逐漸失去。
因此,盡可能的提早配戴適合的輔具(不管是助聽器或電子耳)
搭配引導孩子運用耳朵、啟發聽覺的教學法,
通知大腦:孩子的耳朵有在用呀!快蓋快蓋!
孩子還是可以運用聽能自如的!

3.複習孩子出生前,我們對孩子的期待
以前的社會,孩子一出生為聽損(耳聾),或許人生真的需要重新規劃。
而現在的我們,孩子出生為聽損,
孩子有醫療、科技、教育、社會資源的協助,
更有家長的教導、陪伴、支持與任何付出,
不需擔心孩子什麼,
去想,孩子出生之前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
然後我們就往期待目標前進,
要完成期待目標之前要做什麼努力、什麼準備,我們就做,
帶孩子認識聲音、學習使用聽覺、學習聽得更細,我們都做,
我們的孩子是可以朝著原本的期待走的!


最後分享一些教學生涯中的感動。
教學生涯至今,
我需要督導新手老師教學以培養出更多的教育人員。
每一次,
隔著雙面鏡、在觀察室中,
我看著新手老師與孩子的互動、
也看著新手老師與家長的互動,
幾乎每一次的督導期間我總會有幾次的鼻酸,
開心著擦著沒有流出的眼淚。
因為我總是記得孩子一開始的不擅傾聽,不能說話,
而今都能頂嘴、亂講、賴皮;
我也能依稀記得家長從一開始的無助、很想傾訴悲傷,
到現在能很快掌握老師說的重點、落實教學技巧。
這之中,
有孩子的成長、家長的茁壯、我的感動,
以及滿滿的療育辛苦。

我想對我的家長說,
感謝你們很快得調適自己,並為孩子啟動學習,
有你們的堅強,孩子擁有了人生第一把成功的鑰匙!
也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很快把鑰匙準備好遞交給孩子。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境輸入

聽覺口語教學法的十大原則之一:
教導家長成為孩子聽說能力發展的主要教學者 ,
並於日常生活中持續性的運用教學技巧與原則。
(詳細的教學十大原則可看這裡AV教學十大原則 )

所以我們在教學的課程中示範如何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輸入、
引導、教學與修正。
並且經常性的詢問家長:

         媽媽,你在家裡會怎麼跟妹妹玩呢?

        哪一些情境能夠自然的說出這些話讓妹妹傾聽、學習呢?

我們所強調的是自然的情境,
越自然越好、越不刻意越好、像我們平常就會說到的話一樣。
家長的回應常是:

        我就放一些東西叫妹妹拿。

       我可以去買這些圖卡回去練習。

這些固然好,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但到底仍不夠自然!
我會傾向於詢問家長:

什麼時候我們本來就會講到這些話?

這樣子的思考更可以朝一個方向去想:

可不可以什麼東西都不準備就教學、輸入?
就從孩子的吃喝玩樂睡著手找時機說,可以嗎?

例如起床、刷牙洗臉、吃飯、玩玩具、午睡、洗澡等,
這些一定要做的事情開始輸入。



舉一些真實的例子來具體化我們的概念。

提升孩子的聽覺記憶能力可以達到聽三項的句子長度
(聽覺記憶三項的句長約為10個字左右)
我們應該輸入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評估
因此我會在生活中每一次跟孩子說話時講10個字左右句子。

要出門時“我們等一下一起去外面散步”

吃飯時“午餐有花椰菜、雞蛋還有湯”

刷牙時“你拿牙刷跟杯子來刷牙吧”

把握每一次孩子聆聽句子的機會,
在生活中不準備任何東西但是掌握好要教學的目標,
孩子無形之中聆聽長句的能力就能逐漸提升。



在語言教學上的真實例子。

倘若我們的目標是教會孩子聽理解”全部“這個概念,
嘗試在生活中例行事務中找到機會說說看:

要出門時“把全部的鞋子放鞋櫃裡吧”

吃飯時“盤子沒有菜了,全部都吃光囉”

刷牙時“把杯子裡的全部倒掉吧”
                   “杯子裡沒水了,全部倒掉啦”

每一次都在合理的情境之中把全部這個語詞說給孩子聽,
累積孩子聽到這個語詞的同時觀察到的情境,
孩子會逐漸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

因此,
在家長回家教學的時候,
我是不建議家長影印老師的教材回家教學、
也不建議家長特別把玩具都拿出來(就像老師在課堂上一樣)
因為,
生活是生活、課堂是課堂
老師的聽覺口語課受限於在教室內,
因此較常在桌面上盡可能地以遊戲的方式示範自然
但是家長回到家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互動之中,
何不就以生活去教學呢?
如果還是很難想出怎麼自然的教學,
問你的聽覺口語師!
你的聽覺口語師有義務與責任與你一起討論如何執行自然!















帶孩子出去玩也是自然的情境之一喔!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2015年的展望(俗話的新年新希望)

本想在2014年底寫下這一篇,
但跨年又連假的情況下,
相當沒有毅力去執行,
所以變成2015年的第一篇。

新的展望當然有許多不同的面向:
關於工作的、
關於自己生活的、
關於自己個人的等。

在工作面上,
身為一個聽覺口語師,
當然,
我仍期待我所服務的每一個案家、個案都有好的學習與進步,
所以充實專業依舊是今年度的目標,
並且希望今年學習的質與量更勝以往,
有幾個領域是我預期今年可以學習的:
兒童認知發展
自閉症兒童的教學策略
聽覺口語法國際趨勢與修正

關於我的生活,
能夠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能力的人、更為豐富的人,
讓我在與人之間的交談互動上更為靈活、更有內涵可以分享。
另外,不免俗的今年依舊要持續瘦身
不同於去年減脂,
今年更要朔身、緊實。
最後的持續努力是英文能力的精進
以前曾經分享過我認為舒服的學習方式,
今年就持之以恆!

第三個部分:個人
這部分是以往我沒有特別想過要修正的,
然而2014年工作上給我許多啟發,
隨著年紀、工作經驗的累積,
我認為應該反思自己更多、面質自己更多、剖析自己更多,
以達到願意承認並自我修正的後設認知。
That's do it!

你是否也有新年新希望呢?
嘗試寫出來,然後提醒自己做到!